【唐教授课堂】产后盆底肌评估及康复治疗-运城现代妇科医院
妇科检查,无痛人流手术,限时限额,须提前预约!
主页 > 健康讲座 >

【唐教授课堂】产后盆底肌评估及康复治疗

来源:运城现代妇科医院妇科
 

  产后盆底康复(PFR)指在系统理论指导下施行对盆底支持结构的训练、加强及功能恢复,以预防盆底支持结构的缺陷与损伤,治疗和盆底功能障碍,改善盆底肌肉功能等。

  产后盆底肌肉功能评估

  产后6周左右应对产妇进行盆底肌肉功能评估和常规检查,以明确盆底功能障碍的类型。常规检查包括会阴检查和般妇科检查,主要检查会阴有无伤口,伤口愈合情况(有无红肿、硬结、触痛或压痛),会阴体弹性,阴道口能否闭合,大屏气向下用力时会阴平面下移度及同坐骨结节平面的关系,会阴骶神经分布区域的痛温觉,子宫位置及复旧情况等。

  盆底肌肉功能评估包括盆底肌力和阴道收缩压。盆底肌力主要评估肌肉收缩强度、能否对抗阻力,肌肉收缩持续时间及疲劳度、对称性,重复收缩能力及快速收缩次数。阴道收缩压则表示阴道浅深肌层的综合肌力水平。

  直肠检查可用于评价休息状态及自主收缩状态下肛门括约肌有无受损。此外还应对产妇进行系统的病史询问,尤其注意了解是否存在慢性便秘、慢性咳嗽、糖尿病等PFD高危因素。

  产后盆底肌康复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证

  所有中晚期妊娠产后妇女均适宜进行盆底肌肉康复。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更应尽早开始盆底肌肉康复:(1)产后6-8周出现盆底肌力减弱,如无法对抗阻力、收缩持续时间≤3s(检测盆底肌力评≤3)或阴道收缩压≤30cmH2O者;(2)产后出现尿失禁或尿失禁在产后持续存在;(3)产后出现盆腔脏器脱垂,如POP-Q系统评分1期或以上,尤其是伴阴道前后壁膨出;(4)会阴伤口疤痕疼痛;(5)产后性生活质量下降;(6)产后排便异常;(7)产后尿潴留。

  2禁忌证

  (1)阴道出血(如晚期产后出血,月经期等);(2)泌尿生殖系统的急性炎症;(3)需植入心脏起搏器;(4)合并恶性盆腔脏器肿瘤患者;(5)痴呆或不稳定癫痫发作;(6)产后近期有神经损伤,避免使用电刺激治疗。

  产后盆底肌康复

  产后盆底肌肉康复般在分娩后6-8周开始进行,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盆底肌肉收缩能力、预防和治疗PFD、改善性生活质量。目前盆底肌肉康复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性治疗、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法、电刺激法、针灸治疗、子宫托及药物治疗等,其中在SIU及POP的康复治疗中,效果较为肯定、临床广泛应用的方法有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法及联合电刺激治疗。

  盆底肌肉电刺激

  电刺激治疗是手术后促进神经功能康复的积手段,能唤醒部分因受压而功能暂停的神经细胞,被动锻炼肌力,预防肌肉萎缩,使神经细胞恢复功能。通过电刺激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刺激尿道外括约肌收缩,进步增强括约肌收缩,加强控尿,并通过松弛盆底肌来缓解因肌痉挛引起的疼痛。

  在盆底肌训练中,根据每个个体的情况选择给与电刺激的方案和时机。电刺激强度选择以患者可以耐受且不感觉疼痛的上限为佳:患者对电刺激不敏感时应辅以增大脉冲指数,而不可盲目增大刺激强度,临床上常以每次1%-5%的幅度增加刺激强度。

  电刺激治疗方案:电刺激+生物反馈(20分钟),频率30Hz,脉宽500μs。治疗4周后转换为2类肌纤维的初训练(20分钟),频率50Hz,脉宽250μ继续治疗,10-15次疗程,完成全程干预治疗。治疗2周后出现明显疗效,疗程结束后配以及时诊断和盆底肌力测试评估疗效。

  盆底生物反馈治疗

  使用可进行生物反馈的器械进行盆底肌肉锻炼。通过肌电图、压力曲线或其他形式把肌肉活动的信息转化成听觉和视觉信号反馈给患者,反馈正常及异常的盆底肌肉活动状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自主的盆底肌肉训练,及时了解自己盆底肌肉锻炼的实时状况与进展,提高治疗效果。

  包括初的阴道压力计、阴道康复器、阴道张力计,以及生物反馈仪等。除盆底康复器外都采用测压计或肌电位来测量尿道、阴道和直肠的压力或肌电反馈,配合盆底肌训练,达到收缩已松弛的盆底肌群的目的。

  盆底康复器(阴道哑铃)属于初生物反馈,由带有金属内芯的医用材料塑料球囊组成,球囊的形状和体积相同,重量从20-70g不等,或重量相同直径大小不等,般分为5个量,1-5递增。尾部有根细线,方便从阴道取出。简单、方便、安全、有效、无副反应。

  选择适合患者盆底肌力重量的康复器标准是:患者收缩其盆底肌肉时,康复器不会从阴道内脱出。般患者肌力是1,用1号的康复器,依次类推。训练时从轻或直径大的球囊开始,患者收缩盆底肌肉使康复器在阴道内保持1分钟,逐渐延长保持的时间,当患者可以保持10分钟以上,在咳嗽、大笑、跑步等情况下仍不脱出后,逐渐增加重量或改换直径较小的球。推荐的方案为每次15分钟,每天1次,持续3个月,80%的患者可获成功。

  产后盆底肌康复个体化

  每个产妇的盆底损伤情况不同,初始的肌肉收缩能力不同,因此,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无法统治疗标准和固定训练模式,必须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针对每个产妇的自身情况及在康复过程中的效果做及时的调整,制定个体化的训练模式和方案。